12月20日,一场事关海缆关键材料国产替代的重要会议在杭州举行。参会企业或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华东勘测设计院、国电投认证中心、国电投中国电能成套、以及海缆产业链的万马股份、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东方电缆、上海电气等。其中,万马股份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对于此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陈维江院士给予了肯定支持,并介绍万马高分子及其他国内公司在国产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上的研发生产历程及上取得的成果。上海电缆研究所首席专家毛庆传先生呼吁风电场设计方、建设方在110kV及以下海缆优先选用国产料,试点优质示范工程。
此次活动意义重大,与会专家就海缆关键材料技术及应用、国产化前景和推进方向等进行了建设性探讨。会议指出,在国产技术、材料和产品日趋成熟并可媲美海外产品的基础上,以及国产可控,卡脖子技术亟待解决的大背景下,超高压绝缘材料的国产化推进成为超高压电缆和超高压海缆国产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海上风电是海缆的主要应用市场,随着海上风电进一步向深远海发展,海底电缆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中国大型港口不断增加,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运输成本。海上风电的深入发展促进了近几年中国海底电缆市场规模化发展,交付量成倍增长。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4-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中国于2021年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比重约为45%,发展势头迅猛。
受益于海上风电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海底电缆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中国海底电缆交付量达2904KM,约占全球海底电缆交付量的50%,2014-2020年海底电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欧洲、韩国等地区海上风电开发需求旺盛,中国海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有望抢夺海外市场规模。
海缆行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对海缆材料的需求。财通证券测算指出,2025年海缆和敷设市场规模达304亿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速达43%,单GW价值量维持在15-19亿元区间。在离岸距离增加与500kV海缆占比增加双重影响下,海缆环节单GW价值量稳中回升。
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作为海缆的技术核心之一,二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缆的性能。其中,绝缘材料决定电缆关键的绝缘性能,屏蔽材料用于避免局部放电现象,而这也正是电缆产业链中尚未实现完全国产化的环节。
目前,我国陆缆高压绝缘料国产化率仅为15%,海缆高压绝缘料的国产化还在起步阶段。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在保障经济和产业安全的大背景下,推进电缆材料国产化,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电缆绝缘料国产化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国产高压和超高压材料,在陆缆领域已成功迈向国产化的情况下,海缆的国产化已具备了技术和生产的坚实基础。
据悉,此次参会企业万马股份始终瞄准“卡脖子”技术、产品,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先后在高压、超高压电缆料领域、机器人线缆领域持续发力,开创国内业界多个第一,多次打破国外垄断,加速了国产品牌的产业化应用。
2021年末,国内首条总长达11公里的国产220kV绝缘料电缆示范工程投运,打破了该领域的国际垄断,220kV高压电缆绝缘料便是万马股份提供。目前,万马股份220kV高压电缆绝缘料可批量生产,是国内最大生产和销售厂商之一。此外,早在2012年,万马股份就实现了110kV高压电缆绝缘料的国产化突破,打破国际垄断,成为首家供应超净绝缘料的国产厂商。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只有万马股份在2022年年报中提及,公司高压超净抗焦烧XLPE绝缘料项目已经研发完成,适用于中高压海缆、陆缆用抗焦烧绝缘料。这表明公司在220kV海缆料技术上的前瞻布局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万马股份进一步表示,公司对于国产电缆绝缘料用于大长度海底电缆生产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验证。目前不仅满足超高压海底电缆绝缘料基本性能,还具有较强的抗焦烧能力,满足连续生产要求。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供应用于海缆生产的绝缘料超过1000吨,公司生产的66kV抗水树绝缘料制得的湿式海缆正在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
分析人士指出,海缆料具有高壁垒、高利润的特点,万马股份基于稀缺性和成长空间,有望借助行业领先优势,充分享受先发红利。